探秘达兴庙 追寻细民洲

作者:     点击:933    发布时间:2021-01-06


      达兴庙,位于兴隆、三跃两镇间的原定和乡,是一座与明朝宰相徐达相关联的古庙。在民间,对于此庙的称呼众口不一,有“达相庙”“达仙庙”“达贤庙”“达信庙”“达兴庙”等之称。而传说者各据一理,似乎都说得通。说达相因徐达曾官至宰相,说达仙是尊徐达为仙,说达贤则谓徐达是古之贤人,说达信则把徐达与王信隆相联系,而称达兴者则把徐达与王信隆的儿子王福兴联在一起。

      搞清庙名,即能揭开扬中历史的面纱。

      究其真名,可费了我市众多文史爱好者的心血,终于得知该庙的真名为达兴庙。他们釆访到陈中文先生。陈老师说,我在该庙教书多年,每当进入庙门,都能清楚地看到庙门顶端横石上刻着“达兴庙”三个大字。庙内碑文上也有“达兴庙”字样。他十分肯定,自信不谬。而又有朱瑞文老先生提供证据,他曾借用过庙中的凳子,凳子上所刻庙名是达兴。

      达兴庙的兴,又缘何而来。这就涉及到扬中的民间传说王宝宝王福兴告状。

      王宝宝告谁的状?他告的是明朝宰相徐达。到哪里告,到京城告御状。

      一个是平民之子,一个是堂堂宰相,二者身份如此悬殊,其中有何过节。这涉及到扬中沙洲早期开发时的滩田之争。

      相传兴隆码头村王姓即抗战后镇江市任市长王龙的祖辈,在明初时从江南移居沙洲,围滩垦田。时明代开国元勋、大元帅、定国公、中山王徐达也扩展田产到沙洲。徐府田地与王氏沙田相邻。其中王家有新垦沙田若千亩,徐家的人欲占为己有。徐家人向上领报了此滩,王家及乡民见自己吃尽千辛万苦围沙造的田被人夺去,愤愤不平,遂诉诸官府。然屡屡败诉。众人推举王信隆进京告御状。

      这可是冒着杀头的风险。他13岁的儿子王福兴,为坚定其父告御状的决心,愿与父同行助父一臂之力。儿子说,爹爹,你若遭皇上斥责,即装昏倒,自有孩儿上殿行事。

      进京告御状,谈何容易。封建社会有“民不同官斗,穷不与富斗”之说,况在皇上面前告宰相。

      父子二人徘徊宫门之外,适遇一曾在宫中当过差的老者,于是跪求指点入殿之门路。老者知道原委后深表同情,遂对他们说,你们如有胆量,可到午门外击鼓鸣冤,以惊动皇上。不过,这可有杀头风险的。王氏父子为民告状,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冒死击鼓。洪武帝正在上朝,听到有人击鼓鸣冤,便传令击鼓人进殿。

      王父呈上状纸,帝阅后见状告徐达,即怒斥之。王父假称头昏又说我子在殿外,可代我陈叙,遂“昏倒”在地,帝允王福兴进殿。

      王福兴年仅13岁,身子矮小,门槛却高,只好爬槛翻越。帝问:小子如此腿短,竟敢来金殿,所为何事?小儿神定声朗,答道:乞万岁恕罪,并非民孩腿短,实乃天子门高。乡民含冤,民孩父子愿冒生死为民请命,祈皇上开恩……

      帝见王宝宝理直气|壮,器宇不凡,转怒为喜,免其父子击鼓之罪。再细看状纸,又询沙田之事。徐达禀奏:所争之滩,乃新近从江中涨出,非他人原有,何来强占?王福兴跪奏道:小民之洲与此新滩,犹如父子,父滩下坍之泥沉积于子滩,其当属父滩所有,子滩归属不辩自明。且新滩为我民众合力围垦,应为小民所有。

      帝闻王福兴之言有理,遂对徐达说:宁赠尔千石谷,莫夺我小民洲。帝又说:小字不雅,可易为“细民洲”。而徐达亦为王福兴之言所感,自觉一堂堂朝廷命官与平民争滩,实为有失体面。遂当即写下一道手谕,交王福兴父子带回。

      此后不久,徐达亲临小洲巡察,自此小洲则改名为细民洲。得知百姓实是生活艰辛,便将多占的滩田还于百娃。相传达相官船曾系缆于码头村江边一棵榆树上,民间称之为“拴龙柱”。据说,这棵树1949年刚解放时还在,足有三人合抱之粗。算起来也有600余年的历史。

      人们为了纪念徐达和王福兴,将达相庄房改建成庙,取徐达和王福兴名中各一字,谓之“达兴庙"。

      王宝宝王福兴告状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据王龙胞弟王言(抗战时曾任扬中抗日民主副县长)生前说过,此事他年幼时在家谱上见过。

      达兴庙,是扬中先人围滩造田的历史见证,也是细民洲洲名由来之根源。此庙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正房6间,厢房6间。庙内供如来、文昌帝、关公塑像,有一座徐达牌位。过去,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大江南北商贾和百姓汇聚于此商贸交易,热闹非凡。庙于1955年拆除,现已无迹可寻。然相关故事仍在江洲上下流传。

      (此文根据《江洲佛缘》一书资枓改写)

扬中发展促进会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10208812号-2 技术支持:江苏优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