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汉字文化圈的农历新年.扬中人叫过年。从前,扬中人生活十分艰苦,但过年饮食十分讲究,历史上流传下诸多食俗。
“腊八粥”。腊八节是春节的序幕,每到这,人们是要吃别具风味的“腊八粥”的。扬中人煮腊八粥至少要放八样东西,将粳米、豆类、芋头、萝卜、瓜干、豆腐、百页、青菜等先后放一起,熬成稠柔软粘、咸鲜可口的稀饭。寻常人家一般都要熬上两大锅,盛的碗先端到灶柜前敬灶神,第二碗敬观音(敬观音的这一碗是不能放荤油的,因为观音菩萨只
吃素,不吃荤).然后,盛上一碗碗,左右邻居,相互馈赠,,全家老小才开吃。
“豆豆饭”。豆豆饭是扬中人廿四夜必吃的饭。这“送灶”,祈求“灶老爷”“上天
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旧时送灶,除了敬香,将神像、纸马和草料放进锅堂一并烧掉外,向灶老爷敬供豆豆饭是一项重要内容。豆豆饭是取干红豆,用水先浸泡、焐烂,再添水加米,煮成红白相间、豆香米味浓浓的干饭。煮好的饭先敬灶老爷,余下的家人才能享用。程序一般是:用手抓一小团米饭粘在灶柜上神像下面,另盛一碗豆豆饭供于灶老爷神像前。
“年夜饭”。除夕是一年中的,扬中人称之为“三十晚上”。三十晚土又是个特殊的日子,称为“一夜连双岁”,这的饮食也是全年丰盛的。早上糁子粥锅里下糯米糏圆子,圆子是实心,还是带馅的,这要根据各家的条件而定。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会煮些鸡蛋。中饭是全天为丰盛的,融祭祀、年夜饭于一顿,根据各家条件,准备6至10道菜,数字逢双,荤素搭配。一般有红烧肉、红烧鱼、斩肉、涨蛋,烧金针、烧茨菇、烩豆腐、煮猪血、煎大粉、炒青菜。其中红烧肉、烧金针、烧茨菇的量会比较多,用钵子装起米,鱼一般选鲢鱼,也会多烧几条,这些菜做好后.用碗一一装盛,先用于祭祖.扬中人称‘敬祖宗”。敬完祖宗后.一家老小才能坐下来,享用这些祭祀用过的菜肴,权当做年夜饭了。
“果子茶”。正月初一清晨,家家户户都要开门放爆竹,扬中与别处不同,这起来开门的应该是男人,放爆竹的是男人,去灶间生火烧茶、煮早饭的也一定是男人,到灶间什事,抓一把芝麻秸点着,给除夕夜已经煨好的果子茶加热,用芝麻秸作柴火,可能是取“芝麻开花竹节高”的寓意。果子茶是用红枣或黑枣加糖预先煨制好的。碗果子茶是要端给“灶老爷”,点香敬供的,然后,将果子茶装在碗中,用红色的木托盘端给父辈以上的老人,同时还要祝颂:“新年快乐”“健康长寿”“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果子茶一般得煨一大钵子,以供拜年者者用。
“拜年饭”。扬中人称“煮中饭”。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前后,亲朋好友相互拜年,你来我往,互相请邀,共叙友情,这是扬中人相互沟通感情,密切彼此往来的一种社会风俗,直至现在,这种风俗仍很普遍。扬中“拜年饭”丰盛、规格的当数正月初二这。女婿上门拜岳父、岳母年这的茶饭,可谓“双茶、双饭加美酒”,即便是在不富裕的年代也是一样。所滑“双茶”,午饭前得吃“拜年茶”,除了果子茶,鸡蛋、茶食、糕点是少不了的;晚饭前得吃“晚茶”,吃点包子点心,喝点茶水。中午这顿是主打,一般是“六碟”“十碗”加“双汤”。“六碟”是冷碟,为三荤三素;“十碗”是鱼、肉、斩肉,鸡、鸭、扒蹄,素菜碗上有“浇头”;“双汤”有冰糖银耳莲子汤,肚肺萝卜海带汤。
“糖圆”。元宵是民间隆重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每年起于正月十三至十八日,扬中人称为“灯科”,“交灯圆子,落灯面,元宵节晚上炒糖圆”是元宵节期间扬中为典型的食俗描述。十三日“交灯”,早上要吃糯米糏圆子,十八日“落灯”,要吃青菜下面条,元宵节晚上炒糖圆吃糖圆。扬中的糖圆有别于其他地方,其他地方叫汤圆,内包芝麻 糖馅,是用开水下熟;而扬中的糖圆是实心的,甜味于外,是炒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