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年轻的陈老师

作者:     点击:773    发布时间:2019-09-26

  前不久回乡探亲,在弟弟家又遇到了前来串门、正与老父亲闲聊的陈莲生老师。年余不见,陈老师依然那么壮健,谈笑风生,精神矍铄,充满活力,一点儿也没有年过八旬的老态。他告诉我,他现在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辆半旧自行车,几乎每天早饭后,都要沿着长旺大港港堤骑行个把小时。碰到熟人,老远就要停下来,打个招呼,说会儿家常。
  送走了陈老师,不禁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但陈老师却容颜未变,心态不老,真的是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五十多年前,我在振二圩小学读书时,陈老师教过我,他是我尊敬的启蒙老师。当兵入伍之后,虽也与陈老师常通音信,但毕竟山水迢遥,远隔千里。1990年,我从济南调到南京之后,一来,由于陈老师退休后受聘担任扬中市科教培训中心校长,与我工作单位原南京政治学院联办函授班,他每次来学院办理教学事务,我们都可以一起坐一坐、聊一聊;二来,南京不比济南,回家方便多了,与陈老师在老家见面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渐渐地,我知道了陈老师在平凡人生中写就的一个个精彩,特别是在退休之后做岀的不凡业绩,敬重之情与日俱增。
  陈老师一生躬耕于家乡的教育事业。1970年,当了十二年小学老师之后,改行转型做成人教育。从贫穷年代的白手起家,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风生水起,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盖教学大楼,风雨兼程三十载,陈老师基本以一己之力,筚路蓝缕,倾情投入,创造性地开展各个历史时段的成人教育,培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使我家乡长旺镇的成人教育搞得十分,走在全市前列,被评为江苏省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陈老师也获得了江苏省科普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说他对长旺镇的成人教育有 “开山之功”,或许并不为过。
  夕阳辉映人生路,精彩更在退休后。
  1998年,带着三十年从事成教工作的业绩和荣光,退休了的陈老师又意气风发地走上了扬中市科教培训中心校长的岗位。工作着是美丽的。他把新的岗位当成自己所挚爱的成教事业的延续,当成实现更大人生价值的平台,以“60岁的年龄,30岁的干劲,20岁的精力”忙碌着,努力着。跑上海,到南京;去镇江,下扬州,走访各地高校,寻找教育资源,帮助渴求知识者走上求学之路,牵手盼望成才者打开深造之门。关于他在市科教中心勤勉工作的事迹,镇江和扬中的媒体多有报道,感动过不少人。他悉心总结并努力践行的做好成教工作三个“严”、五个“不厌其烦”、六个“心”等办学经验和体会,几成成教箴言,在成教界广泛传扬,到处推广。记得我退休前,陈老师曾经为争取几位学员的参考资格,数次给我打电话,希望我帮助协调。后来,他又冒着炎炎酷暑,专门从扬中赶到南京,来学院有关部门陈述情况,请求支持。这让我见证了陈老师对学员的真情,对工作的负责。从1998年到现在,陈老师在培训中心校长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年里,先后有近三千名学员学习期满,顺利毕业。不少人因此而改变了人生,相当一批学员学习之后或成为本单位本行业的骨干人才,或者走上了领导岗位。许多人对陈老师深怀感恩,与陈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二十年,无疑是陈老师人生中的又一个“黄金二十年”。
  陈老师一生好学,多才多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都拿得起来,更重要的是,写得一手好文章。退休之后,他一直坚持写作,笔耕不辍,新作不断。2010年,我收到过他惠赠的《江洲风情——扬中民间文化集萃》。陈老师是该书的作者之一,并担任编委。去年,又喜获他的个人文集《莲生文选》。文选收集了陈老师十余年撰写并发表的杂感随笔、民间故事、旅游散记、诗词联话130余篇,洋洋二十余万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陈老师的文章亦有此风,越老越见功力,越老越有境界。无论是对扬中革命先烈的追怀,还是对民间故事传说的记叙;无论是游览山川的感怀,还是对人生经历的回味,都充满着对崇高理想的礼赞,对扬中传统文化的敬意,以及对人间美德的推崇。文章简畅精短,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厚,意趣盎然,哪怕是区区几百字的民间小故事,都能描摹出扬中乡土文化的独特风味,传递出淡远悠长的人文道德关怀。看似雕虫小技,实则醒世良言,极富劝人向上向善的力量和教育后辈爱党爱国、爱生活、爱家庭、爱亲人的殷殷深情。陈老师以他的勤奋和才华,为日渐繁盛的江洲文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他也因此而跻身于扬中文化名士之列。
  更加难能可贵令人敬仰的是,陈老师还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他曾担任油坊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被评为“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世界第三十一个读书日”和“江苏省第十二届读书节”活动中,陈老师被油坊镇推荐为镇江市阅读推广人,他写文章,谈体会,循循诱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做了许多工作。2010年,《扬中快报》赠阅发行,陈老师自告奋勇,走村串户,收集会龙村37个村民组长、油坊镇第二老干部支部老党员、长旺中心校退休教师共百余人的信息,并与长旺邮电所联系,使上述人员都有了一份《扬中快报》。其中有十多份,均由陈老师每天亲自送到订户家中。这 “义务投递员”他一当就是近十年,至今没卸任。我父亲的《扬中快报》,很长一段时间也都是陈老师送上门来。陈老师就是这样,怀一颗爱心和善心,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不计报酬,服务社会,服务乡邻,服务青少年朋友,把社会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乡亲。
   我概略地统计了一下,1998年退休后这二十多年,陈老师获得了从江苏省教委、关工委到镇江市、扬中市有关部门以及油坊镇的各种奖励表彰有三十七、八次之多。每个奖励表彰的背后,不都记载着陈老师满腔热忱助人为乐的一段佳话吗?陈老师曾经真诚地对我说过,我欣逢盛世,现在每月都有不菲的养老金,生活无忧。有一个好老伴,有一个好家庭,四代同堂,儿孙孝顺,媳妇贤惠,和睦美满。我非常知足,十分幸福,就觉得应该多为大家做点事情,多为社会做点贡献。
  晚霞灿灿,松柏苍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就是退休之后的陈老师,这就是耄耋之年却仍然年轻的陈老师。他这样的忙碌,这样的充实,这样的知足,这样的幸福,怎能不年轻呢!(蔡惠福)
扬中发展促进会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10208812号-2   苏公网安备32118202000781号  技术支持:江苏优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