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治寿:扬中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选择

作者:倪治寿     点击:1457    发布时间:2022-01-18

      2019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这是促进长三角崛起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群的重大战略。这样的历史发展契机,为长三角区域内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相信这也为扬中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活力、开放程度、创新能力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扬中市位于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被誉为“江中明珠”“河豚之乡”,因水而生、傍水而居,是联结苏南、苏北的重要通道。在地理位置上,扬中已具有先天优势。

      有机遇也有挑战,对于扬中而言,如何明确发展定位选择、抢抓战略机遇、如何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路径选择。与其说扬中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选择,不如说扬中如何在这种历史发展机遇中,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让机遇选择扬中。

      扬中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扬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应是具有扬中特色的路径优选,必须充分打造扬中综合优势,形成长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根据综合优势战略选择主导产业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经济体系的底盘。没有产业体系支撑的经济繁荣就是空中楼阁。

      选择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即能够利用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与具有较高科技含量、适度先进的产业进行结合,同时引进扬中县域以外优质资源,以改进交易效率、降低成本。这类产业应该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占据支配地位的专业化产业,产出规模和产值比重大,产业关联度强,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增长。

      扬中现有的产业竞争优势,智能电气、新能源、临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为四大主导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近80%。相较于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扬中岸线资源独特,制造业基础扎实,多年积累了一批制造业技术人才,仍可大力吸引相关产业企业。

      此外,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对产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可以去推动不断优化、调整和聚焦的过程。紧盯上下游,加快配套产业园规划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深化与省港口集团合作,提升港口产业质态,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和临港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唯有把具有发展优势、较大潜力的产业链完善,畅通产业循环,才能吸引关联企业和项目主动前来发展。

      构建产业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的要腾笼换鸟,新的要有战略定力培育。想让现有产业项目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更多的新产业项目落地开花,推动优势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要敢于破难题、出真招,以战略眼光去研判、以系统观念去推进,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真正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企业做大做强。

      (二)继续强化和突出创新产业链的终端优势。

      据了解,扬中市目前数量近3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70%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2.85%,已经通过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验收。

      就在今年9月初,我看到扬中的一家传统行业的老牌企业士林电气,入选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名单。这家企业研发的高铁电缆终端项目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短板,成为国内生产高铁电缆终端项目的企业,这个项目产品广泛运用于高铁、中石油、中石化变电站。

      见微知著,我对扬中的发展充满信心,扬中非常有希望打造成面向长三角的,承接前端创新成果,嫁接后端生产资源,打通创新成果与商品化生产间的通道。

      (三)引进来走出去 充分借力打造科创新优势

      扬中的天然弱点在于城市能级限制了科创产业的发展,因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必须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不仅需要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人才等资源,而且要积极承接中心城市先进产业外溢,实现要素互补,形成强大的综合优势。

      首先要实施重大专项联合攻关。主动对接战略,深入挖掘上海、南京等地资源,联合沪宁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领域和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重大科技攻关,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应用产业化平台。充分借力,深度挖掘项目信息的同时,鼓励搭建国资、央企、外资嫁接渠道,积极引进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还可以积极探索线上招商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招商新高地。

      其次是要加速重大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技术转移合作模式,建立扬中产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推进与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引进和转化一批优质科技成果,研究和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实体化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形成集产品研发、企业孵化、项目落户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更便于实现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引领性技术成果的产出,打造长三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再次要加大高端人才共育共用。聚焦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资源,创新人才合作模式,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深化高端人才短期聘用、技术攻关、企业顾问、会议代表等“离岛式”人才引育模式,引进上海、南京“候鸟式”“两栖型”专家人才和团队。

      (四)优化环境 服务企业

      长期以来,“折返跑”是企业办事的痛点和堵点。企业高效服务提高交易效率的根本途径,是制度效率、行政效率和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一是坚持交通先行。加强高铁、公路、水运、机场等跨区域基础设施与长三角协同规划建设,连镇淮扬高铁的顺利开通,便于扬中加速区域融合。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定期召开融入中心城市的工作会议,比如专题工作会议和各种专题活动,推动扬中与中心城市全媒体携手发力,形成“同城化”的宣传效应。深化“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服务,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推进扬中与中心城市双城互联互通试点,实现更多行政审批事项的“异地受理”“异地办理”和“结果互认”,并逐步由镇江的试点向南京、上海等城市延伸,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决不能急功近利,要服务企业而不是指挥企业。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大规模贡献、科技创新、项目招引、税源经济等领域的激励力度,提增企业家发展信心。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化重大项目领导挂钩、重点难题督办等机制,着力破解技术、人才、用地等瓶颈,以服务的温度,催生企业发展的热度。产业基础“硬实力”+营商坏境“软实力”,将助力扬中起跑。

      (五)绿色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扬中需要把科技创新、现代工业、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等进行统一规划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形成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繁荣发展乡村经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积极推广扬中河豚文化,改造提升高效渔业设施,推广精品养殖模式,支持现代渔业产业园争创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互联网+农业”“订单农业”发展。积极发展乡村民宿、农业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鼓励生产单位积极开展“二品一标”申报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六)发扬城市精神 传承扬中文脉

      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是扬中的血脉和灵魂,是扬中人民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因此,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城市精神的发扬和扬中文化的建设,与区域内城市共同构建长三角文化发展共同体。

      扬中,是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同时,“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城市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接续传承。“上善若水”是扬中人追求至善的精神和境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扬中崇文尚德、团结奉献、开放包容、诚实守信、亲和自然的城市面貌。而“自强不息”则正是扬中人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敢于超越和勇争的生动见证。新时代的扬中城市精神不仅传承了悠久的扬中文化,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激励和鼓舞着每一位扬中儿女崇德向善、积极进取、勇争、再攀高峰,这是扬中的根和魂。在构建长三角文化共同体的时代潮流和大背景下,我们首先要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阵地,守住自己的根和魂,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扬中城市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汇聚建设“强富美高”新扬中的强大内生动力,建设更好更美扬中。

      文脉传承是为内在的精神滋养,以文化之力助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区域共同的精神家园,以长三角文化共同体建设助推新时代“江南文化”的构建,凝聚区域文化认同,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的文化动力和丰厚的社会资本。

      忽视对城市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将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与闲置。尤其对于文化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来说,如何在城市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提质优化,将是破解地区文化资源匮乏现状的重要方式。扬中对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还可以再加强,目前有效释放扬中文化资源的价值还有很大潜力。除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定是对文物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等方面的肯定,这类资源通常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和开发潜力。在此我只是抛砖引玉,具体策略留待文旅专业人士研究探讨。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结更为紧密,面向短途游客的文旅资源如果得到充分开掘,区域内的特色旅游城市在旅游旺季能明显地吸引周边城市游客。考虑短途游、周边游等长三角区域内典型旅游模式的频次高、深度深、需求多元等特征,一定程度上可从人口流动数据中获知长三角城市间的文旅产业联动性强,且已形成互为依托与补充的结论。

      无论是地域范畴,还是文化角度,长三角正在加速凝结成一个新的共同体,扬中亦大有可为。

      城市发展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长三角作为中国富庶的区域之一,想要真正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共享是其必须释放的红利。三省一市的产业定位会更加错位互补,可以减少同质化竞争;区域内质量标准也将逐步统一,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但扬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对扬中的老百姓来讲,无论是交通的互联互通,还是医疗、养老等的合作,都将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一体化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一个与过去、现在都不一样的长三角,正在冉冉升起。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不一样的长三角”,未来可期!

扬中发展促进会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10208812号-2 技术支持:江苏优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