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扬中英雄20军58师172团团长王详

作者:倪加辉 陆尊     点击:2649    发布时间:2021-11-15

 

      今年国庆期间重磅的影片就是《长津湖》,该片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面对强大而凶狠的敌人、身处严寒等恶劣的战场环境时所表现出的钢铁般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他们在风雪交加的异国他乡,不怕牺牲、顽强战斗,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扬中籍革命军人王详就是这样的英雄之一。 

    (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底接中央军委命令,原在长三角地区备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就在这个兵团当中)被紧急北调山东;11月初随着战局紧张,20军又被紧急调入东北,从辑安进入朝鲜。172团作为58师的前卫部队是第二批入朝参战的先头部队。

      时任20军58师172团团长的王详不顾身患重病,毅然放弃休养,让别人抬上火车,随部队赴朝参战。

      11月的朝鲜气温逼近零下40℃,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因紧急入朝没来得及补充装备便跨过鸭绿江开赴长津湖前线。王详率领官兵一路顶风冒雪,以及美军的不断空袭,在海拔上千米的崇山峻岭中,昼伏夜行,连续奔走10余天,终于在战役打响前到达预定作战位置

      (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950年11月27日晚,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枪林弹雨中,“钢”少“气”多的志愿军官兵一次次对被围的美军发起进攻。

      王详率领的172团官兵在防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战斗中,涌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长津湖战役前,团长王详派团政委李树人到营里宣布对杨根思的任命,任其为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并勉励他,要像火种点燃战士,带出党放心、人民信得过的英雄连。

      此时的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是从柳潭里败退下来的美军撤退到下碣隅里的必经之路。守住小高岭,就如用手扼住逃往下碣隅里之敌的咽喉。  

      先前,1071高地由172团2营赵海清的一个排扼守。他们在那里坚持了二十多个小时,在美军飞机、坦克、大炮的狂轰滥炸和步兵一次次冲锋下,减员很大,不得不撤出阵地。于是王详团长命令3连连长杨根思率部接替他们防守。

      28日夜里,在接受任务时,曾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扬中的20军“战斗英雄”杨根思向上级立下军令状:“有我杨根思,小高岭就是我们的!”

      29日从早到晚,杨根思和战士们一连8次打退美军的冲锋。弹尽粮绝之际,美军的第9次进攻又开始了。杨根思下令让伤员带着机枪撤离,自己毅然抱起包冲入涌上阵地的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28岁的战斗英雄杨根思,用生命再一次捍卫住了脚下的土地,也实现了他对王详团长许下的承诺。战后,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其“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具有坚定革命意志的杨根思,他的战斗事迹与英雄形象成为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杨根思在小高岭英勇献身,是老英雄续写新篇章。

      杨根思已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更是20军58师172团永远的光荣与骄傲。

      (三)水门桥与冰雕连

      在我志愿军将士英勇无畏的连续阻击下,12月5日,美第10集团军不得不从下碣隅里向南(古土里方向)撤退。

      古土里附近的水门桥是美军撤离的要塞。此前,志愿军一连2次炸毁该桥梁,每一次都被美国工兵迅速修好。12月6日,志愿军又组织两个排的敢死队发动了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行动。这次,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突破了美军的炮火,将钢制大桥和桥基座彻底炸毁。然而,美军连夜部署,从日本连夜赶制了8套重达1.1吨的桥梁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完成了修复。在如此强劲的后方支援下,美军终于死里逃生。

      美军南逃,志愿军战士奉命阻击。由于连日苦战、冻饿交迫、减员严重,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阻击过程中,好多战士化作一座座风雪中的丰碑。 

      志愿军军史上认定的冰雕连包括三个连队:第20军59师177团6连、第20军60师180团2连、第27军81师242团5连。其实除了这三支成建制牺牲的部队外,在长津湖战役中几乎每支部队都有“半个冰雕连”“冰雕排”“冰雕班”,王详率领的172团也不例外。

      如172团2营6连的任务是阻击南撤的美军陆战一师,但敌人经过时战士们却没有发起攻击。战后,师长黄朝天愤怒地赶到前线要找王详团长问责,待他走到阵地上查看,发现全连一半的战士,保持着射击姿势冻死在阵地上,还活着的战士也冻伤严重,无法动弹。黄朝天见状嚎啕大哭,政委本想安慰他,谁知还未开口,自己也嚎啕大哭起来。

      是什么样的精神和信仰,支撑着这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宁愿冻死也要坚守阵地?

      答案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四)喋血黄草岭

      痛失战友,但战士们来不及悲伤,哪怕因战斗连续减员,哪怕只剩下一兵一卒,追击和阻击仍在继续。

       8日,172团奉命在黄草岭一线阵地与敌激战,高龙阵地由二营扼守。因连续战斗减员,二营三个连并编为两个排,由四连指导员杨琮率领阻击。至下午3时,1350、1304高地、高龙阵地、黄草岭等阵地先后为敌所占。

      172团团长王详亲率尚能战斗的20余人顽强扼守在院里阵地坚持阻击。危急时刻,58师参谋长胡乾秀赶到黄草岭,将173团、174团可战兵力组成4个连实施反击,将战地夺回。后来胡乾秀、王详等全体官兵,在1米多深的积雪中挖冰坑为工事拒守,手脚全部冻伤,就这样他们顽强坚守阵地,打退了美军几十次进攻。

      令人惋惜的是,率部夺回黄草岭阵地的师参谋长胡乾秀和174团政委郝亮,在后来指挥作战时被敌机掷下的击中,在一片火海中壮烈牺牲。

      战至10日下午5时,突围之敌全部越过黄草岭向南逃跑。师首长下令继续追击,于是58师、60师组织可以行动的百余人,由60师参谋长蔡群帆率领追击。172团团长王详带一个班尾追达20余里。一路上他们每次只能抓住一两个掉队的美军陆战队员。许多战士被冻掉了脚指头,仍然提着手榴弹一瘸一拐地追击敌人。

      影片《长津湖》中的那些感人片段,多源自战场上发生的真实故事。正是因为诸如王详团长及所率官兵血洒疆场,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我们何其有幸。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前方。英雄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唯有以奋发进取、担当有为的劲头,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英雄先烈。 

      (注:关于王详将军的战斗文字,主要来源于20军军史资料。)


       链接:一、扬中博物馆关于王详将军的馆藏资料: 

      王详(1920-1987)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人。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抗战初期,王详同志参加了新四军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的组建,是扬中县个党支部委员之一,为革命火种在扬中县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之后,历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处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历任营长和团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初期,历任20军58师172团副团长、团长。

      1953年3月起先后担任20军59师参谋长、师长等职。1965年后历任江苏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副军职顾问等职。1982年离休。 

      博物馆藏王详60年代写给中国关心下一代协会创始人王遐方的信

      这封信主要是王详将军以自己的切身体验,鼓励王老鼓起勇气战胜疾病,继续为人民服务,部分文字如下:事实上我相信我不会死,:马克思不会下通知,第二:所谓的阎王老鬼怕我去打它们。这样我就安心疗养,下定决心快把身体疗养好,重上工作岗位,为人民服务。果然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就把疾病赶跑了。 

      1987年,王详去世后,墓地设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二、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扬中籍志愿军战士(通过市退伍军人事务处核实)

      生还者:

      1、陶喜生,油坊鸣凤村人,第20军59师175团一营机枪连文书。

      2、倪治安,八桥街人,第20军58师173团三连机枪手。

      3、朱庆云,油坊鸣凤村人,第20军58师战士 

      牺牲者:

      1、钱太根,西来桥南旺人,第20军58师侦查参谋。

      2、林守本,第20军58师173团警卫连连长。      



扬中发展促进会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10208812号-2 技术支持:江苏优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