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扬中根脉情缘

作者:蒋宏坤     点击:1372    发布时间:2021-05-19

      父亲出生在扬中,我出生在张家港。按惯例我的祖籍就是扬中,自然我填工作履历表籍贯也是扬中。有人问我,你是什么地方的人,我回答是扬中人,应该说我的回答也没有错。也有人质疑我,原因是我出生在张家港,长期在张家港生活,去扬中很少,有这样的质疑也理所当然。

      母亲曾经与我们这些子女讲过,在父亲一岁时,奶奶生第二个孩子,因为当时接生医疗条件差,大人与小孩两条命都没有保住;父亲在十三岁那年,爷爷生病也离开了人世,父亲彻底成了孤儿。就在那一年,父亲为了谋生,背井离乡,到举目无亲的张家港长江边上的三兴镇(现已合并到锦丰镇)一家店铺学生意,据讲这家店铺老板姓章。三年学徒期满后,章家见父亲为人老实,工作勤奋,很能吃苦,就把父亲留下来当雇工,一干就是二十来年。直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父亲有了一些积蓄,便与人家搞股份制合伙开店,逐步到父亲自己独立经营开店。父亲开的店铺名叫“益顺祥”,起初主要经营日常小百货商品,后来扩大到兼营布匹,店铺就开在我出生的乐余镇上。1956年号召公私合营,家里店铺就被评估人社,从此父亲就成了供销社的一员。这就是我父亲学徒、经商来张家港的原委与经历,也是我与扬中的渊源。

      我出生在1954年1月,当年夏天长汀流域发大水灾,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加之长江大堤防洪能力差,破了不少圩,洪灾造成不少人淹死、饿死。我6个月大时,母亲带着我到扬中油坊老家住了三个月,这是我一生次到扬中,那时我是个婴儿,什么也不懂。到九十年代初,才第二次去扬中,我已是近四十岁的人了,已做了张家港一名领导干部。我拿门看了一些地方和刚建成不久的扬中长江大桥。为改变出行条件和发展投资环境,扬中人自己筹资出钱建设长江大桥,结束了进出扬中岛用单一的渡船摆渡的历史。集资建长江大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全国上下产生很大的反响。我站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上,面对滚滚长江水,也是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为扬中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众志成桥的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化,对外合作交流越来越广泛。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去扬中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乎每隔1-2年就要去一次,对扬中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多,对扬中的感情日益俱增,越来越喜欢去扬中。根本原因,是白已身上流着扬中人的血,扬中是自已的根脉所在。

      祖籍扬中与我出生地张家港,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扬中是一个冲积平原,历经了千年的沧桑之变。据扬中县志记载,从东晋到隋唐,长江的滚滚激浪冲刷了大量泥沙,沉淀在入海口南岸缓流区,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滩。随着岁月变迁和历史发展,这一块块小沙,由小到大,相连成片,变成现在的扬中。建制前江洲属丹徒、丹阳、泰兴、江都四县管辖,直到清朝末期光绪三十年,才设独立建制,到民国三年(1914)正式确立为扬中县,取地处扬子江中之意,直至1994年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市。张家港与扬中一样是长江流沙冲积而成。张家港市以前叫沙洲县,顾名思义,可以知道它的由来。改革开放前,两地都是出了名的贫穷落后,“穷奔沙滩富奔城”这一俗语就提示了沙洲与贫穷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两地都有一种穷则思变、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两地都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终济,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和提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先后多次到扬中考察调研,对扬中发展变化给予高度肯定,称赞扬中是“江中明珠”。

      现在扬中人生活很殷实,农民住的别墅可称得上非常洋气,造型美观,款式多样。绿树丛中掩映着一排排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别墅,在碧水蓝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秀美环境衬托下,已经成为扬中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人讲,扬中农民住的别墅超过了部长楼的水准,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乡镇工业起步时,“四千四万”精神在扬中和张家港两地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深知,改变贫穷落后,改变命运,唯有靠拼搏、靠奋斗。扬中只有20多万人口,就有7000多人的供销员队伍,奔波在全国各地,用“四千四万”精神推销宣传自己的产品。扬中大全集团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起步时生产电器母线槽,到现在不断追随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发展,重视质量,重视人才,重视创新,已经成为生产电器开关系统、智能电气控制系统、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大型企业集团,年销售近200亿元。扬中被外人誉为电气岛、光伏岛,产业基础扎实,连续多年都是全国的百强县。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扬中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近几年扬中建了一批博物馆,展示了扬中文化底蕴和积淀,反映了扬中江岛文化、红色文化、编制工艺文化等不断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

      扬中的河豚味美在全国闻名遐迩。扬中打出“河豚文化节”这一品牌,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扬中观光旅游,品尝美食。扬中河豚味美好吃,且烹饪河豚的做法有许多,红烧、白煮、汆汤等。凡是到扬中吃过河豚的人,都对扬中的河豚烹饪技术赞不绝口。不少人患有胃病,因吃河豚,把胃病都吃好了。这一情况,我已经听不少人证实过。

      从九十年代初,我就结识了扬中陆朝银同志。他在扬中德高望重,威信很高,在县班子里担任过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共23年,退休时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是在扬中土生土长的一名干部,对扬中情况了如指掌,对家乡感情很深。2009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一直担任扬中发展促进会的会长,奔波于扬中与游子乡贤之间,在国内十多个主要城市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建立了扬中发展促进会分会,推动、组织、协调扬中在外游子乡贤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出谋出智、贡献力量。发展促进会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扎扎实实,得到扬中市委、市和广大在外扬中乡贤的高度评价。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扬中人对工作的执着和追求,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是一位值得我尊敬和学习的兄长和朋友。扬中发展促进会编辑出版一本季刊《扬中人》,不仅介绍了扬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量信息和扬中的乡土人情、习俗习惯、传统文化等,还宣传报道乡贤在外发展的创业故事,在科技、卫生、教育方面的成就以及为家乡贡献力量的感人事迹。我基本做到每期必看,越看越感受到扬中人了不起,作为祖籍扬中的我,要为扬中的发展鼓与呼,尽自己的力量与努力,为扬中的发展作出一点微薄贡献。

      血脉是根,血脉更是牵着情。扬中的血脉情缘是一生割不断的,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扬中的思念,对祖籍的感情,对亲情的怀念,历久弥深……


扬中发展促进会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10208812号-2   苏公网安备32118202000781号  技术支持:江苏优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