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如春风化雨,在润物无声中,涵养向上向善的气质。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身体力行,在孩子心中种下责任与担当、仁爱与善良、奋斗与诚信的种子。陈春宝就是这样一位父母,他时常告诫儿子陈文森:“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之谓三不朽。你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要以三不朽为人生追求。即便不能完全做到,也要用行动立善。”
男儿勇担当。 担当是的家风,每个成员不仅要仁爱相亲,还要乐于奉献,让责任和担当始终驱动我们的行为举止,规范我们的人生之路。 陈文森的爷爷曾是上海工商业者,他性格豁达,乐善好施,经常济困扶危;公私合营时,他将经营所得几乎全捐献给。受家庭成分的影响,陈春宝在求学路上备受挫折,但他有着和父亲一样豪爽的性格,经常帮别人调解矛盾。陈春宝还是一个大孝子,母亲跌倒后脑溢血成为植物人,由于长期卧床,身上 生了褥疮。陈春宝每天重复着换药、翻身、擦洗、喂饭,经他精心照顾,褥疮竟奇迹般地愈合了。祖父对乡邻的矜贫救厄,父亲对祖母的恭敬举动,成为一种家风,无形中影响着陈文森。
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国抽调96人赴京培训。当时陈文森的儿子出生不久,陈文森依然主动报名,后经考试、面试,他成为江苏位支援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护人员。陈文森没有提任何要求,担当不能成为一种交易浴陈春宝私下里也经常和他交流谈心,给他激发和勉励。自从步入南京医科大学,陈文森就牢记医者的誓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救死扶伤。此次去塞拉利昂前,他毅然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在这场战“疫”中经受党的考验。经过不到两个月的团队努力,提前完成交的任务院“打胜仗,零感染”。2015年的春节,陈文森是在隔离中(21 天)度过的,虽然有点憋得慌,但他依然很快乐。鉴于他的勇担当举动,江苏省卫健委授予他“援塞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细节决定成败”,是陈春宝经常提醒陈文森的一句话。武汉疫情发生后,陈文森主动报名援助武汉。2月11日,陈文森一个人坐动车来到汉口医院,这里几乎没有传染病防控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了解全院感染防控情况及感控隐患,陈文森每周至少3次全副武装进入隔离区,工作至少4个小时。陈春宝作为老技术人员,几乎每天用微信与儿子联系,时时提醒儿子不能忽视任何细微之处。陈文森知道,感控就是重细节,要细一点再细一点,才能达到零感染,守护好我们的每一位白衣天使。承担起医务人员的“防火墙”,为医疗机构复工复产筑起坚强屏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陈文森牢记父亲的赠言,善于向他人学习,充实丰富自己。7 月 28 日,陈文森突然接到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的调派函,请他作为专家紧急赴新疆执行医疗救治工作。陈文森不假思索答应了组织调派,时值儿子择校上小学,所有事务只能托付同在医院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妻子。陈春宝得知陈文森作为卫健委医疗救治组专家参加援疆,既高兴又担心。他一方面抽空到南京接送孙子,一方面反复叮嘱儿子院专家组都是各 地经验丰富的权威人士,要善于向他们学习,用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陈文森在新疆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平均工作14个小时,多跑8家医疗机构,几乎每天都要全副武装进入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发热门诊。他认真梳理总结,多方学习借鉴,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快速厘清和梳理感控风险和盲点,优化感控流程,改进环境方式,采取“问题导向现场培训教学+1对1答疑及心理疏导”、创新“10-3-4”感染监控模式,“风险网络模型”。 经过二十五天的艰苦奋战,陈文森为广大患者、医护修筑坚固的感控防线,高效、圆满完成援疆抗疫工作。
家是温暖港湾、是赋能的驿站,良好的家风传承会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健康成长。陈春宝就这样,始终站在陈文森的背后,理解与支持,守护与牵挂,不断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