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语言录
母亲生于清代光绪年间,全文盲,裹小脚,起先与父亲一起开连家店,后来务农,一生育有五男二女共七个孩子。父母以毕生的精力,历尽艰辛,抚育子女,供书上学,使我们兄弟姐妹先后长大成人,并各自成家立业。 小时候,在母亲身边,常听母亲教诲。这里所说的“母亲的语言”,其实并非母亲的独创,而是世代口耳相传于扬中的民间语言。这些民间生活经验的总结,语言精炼,表达通俗,内涵丰富,有的还颇富哲理,能从中获得教益。因为这些语言初是从母亲口中听到的,所以就觉得这是母亲的话,并且一辈子都记在心中。 这里选择数则,作为对母亲的一点纪念。 “清灶膛,满水缸。”在过去,扬中人绝大多数住的是草房,因此很容易引发火灾。正如姚湘老先生在其上世纪30 年代所著《太平洲始末记》中所述:“扬中居民结草为庐,庐舍鳞鳞……望衡对宇,比屋而居。一遇野火,则延烧不可救援。邑人防惧火患,较防盗贼尤急。”所以,严防失火,是那些年代扬中人终年千万不可疏忽的大事,也是母亲一年到头,念兹在兹的大事。每天睡觉前,母亲必定要清查一下灶膛,防止余火引燃灶间柴草,引发火灾。灶间水缸必须装满水过夜,以便一旦起火,即可用水缸中的水浇灭火源。虽然现在扬中家家户户已无灶膛和水缸,但“小心不是多余的”,凡事必须防患于未然。 “多带盘程少支费。”那年月,父亲和哥哥常要外出办事。母亲总会关照:多带盘程少支费啊。这话意思是说,外出的人,一定要备足路费(盘程钱),但在路途中,却要尽可能节省开支。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在路途中陷入一文不名的尴尬窘境。后来,我长大了,也常常要外出办事,一直记着母亲的这句话。推而广之,日常居家过日子,也应讲究个“宽打窄用”。 “不怕慢,只怕站。”意思是说,凡是干活,哪怕干得慢一点,但不要停下来。慢一点,总还能保持一定的进度;而停下来(“站”),就完全没有了效率。因此,小时候在家里帮干农活时,总记着母亲的话;长大了,在工作实践中,也常常会想起母亲的教导,遇到困难,慢慢来,决不停顿。因为,一“站”,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 “有理让三分。”意思是说,在与熟人、亲友发生争执时,即使自己有理,也切不可“得理不饶人”,应该适可而止,给予谦让和谅解,使对方有台阶可下。这样待人,能显示自己的气度和修养,不致因一些小是小非而影响彼此的感情。“得饶人处且饶人”“相逢一笑泯恩仇”,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惯子害子。”这也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说父母对孩子,切不可不分是非,一味溺爱和娇惯。父母爱孩子,天性使然,但是,对孩子必须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养不教,父之过。”如果对孩子自小放纵,形成不良的品格和作风,孩子长大以后,往往就很难改变。所谓“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就是说,孩子小时候是什么样的,长大后也大致差不多。“惯子害子”,这实在是为父母者必须引以为戒的。 “母亲的语言录”,传给了我。我也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传给了我的孩子,让诸如此类的生活经验总结,继续传承下去。(施直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