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忆

作者:     点击:566    发布时间:2016-01-26
    转眼间,父亲去世已经四个多月了!可在我们心中他依然还活着。
    父亲王纪荣于2014年7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父亲1924 年11月3 日(农历十月初七)出生于原扬中县三跃乡翁家塘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爷爷和两位叔叔都是教书先生。两位叔叔王言、王龙后来都参加了革命,当过扬中的抗日副县长和县长。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父亲自然不会固守农田,私塾读了好几年,15岁(1939年)到上海大美照相馆学做生意,三年学成又工作一年,因不满老板的剥削和日本鬼子的欺侮,1943年毅然回家务农。一年后祖母把他送到他的小叔王龙所在的部队(即后来的27军)参加了新四军。由于父亲有文化,刚参军就当了上士,为部队做后勤负责采购工作。又由于他有照相的手艺,不久就开始了随军记者的生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父亲随部队南征北战,用他的相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战斗瞬间,其中不少照片特别珍贵,曾经获过奖。在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上甘岭战斗中,全国的志愿军冷枪狙击手张桃芳的照片就出自父亲的相机。这张照片后来被多家报纸刊登,知名度很大。因为这些,父亲的名字登上了摄影家字典的名录——我的父亲是当之无愧的摄影家。
    父亲在朝鲜随军,曾经多次遇险。有一次屁股上中了一枪,差点丢了性命。又有一次,在一个村庄,敌人已经进村,父亲他们还在村子里,为防万一,情急中他把身上的挎包埋入地下,后来侥幸脱险,才返回把挎包找了回来。还有一次,父亲在战斗间到了一个营级指挥所,与几个指挥员交谈几句就离开了,谁知没几分钟,指挥所就被炸上了天,里面的人员全部牺牲。
    其实,这些只是父亲只言片语给我们说过的险事,还有许多我们并不知晓。比如他的一位志愿军战友边震霞(当时父亲28岁,他只有20岁。据了解他后来曾在上海东方电视台工作。)有一篇文章《烽火中采访上甘岭》专门回忆了他们在上甘岭战斗中的一段危险经历。文中说,当时战役还未结束,他们要穿过敌人密集的封锁线到597.9主阵地去。通过封锁线的时候,我父亲说,不能两人走在一起,要分开前行。途中,果然有一发炮弹落在他们附近,待硝烟散尽,战友不见了我的父亲,他狂奔着扑上前去,发现我父亲被泥土掩埋了半截身子,已经昏了过去。他立即叫来两名战士把父亲架回坑道,喝了点水好久才苏醒过来。
    1966年5月,父亲由总政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北京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统战部的工作很忙,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许多干部要落实党的政策,工作千头万绪,父亲常常要忙到很晚才回来。
我感受父亲的慈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父亲在统战部一般都回家吃晚饭,偶尔在外吃,会带回一点剩下的菜肴给我们解馋。当时物质十分贫乏,弟妹年幼,常常熬着不睡觉,要等父亲回来。我和大妹知道可吃的不多,也都早早睡去不与他们争食。其实那点美味或许是父亲省下来的也未可知。现在想来,慈父不乏其人,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那天,看着躺在灵床上又瘦又小的父亲遗体,想到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不禁失声痛哭,不能自已。
敬爱的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扬中发展促进会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10208812号-2   苏公网安备32118202000781号  技术支持:江苏优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