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序

作者:     点击:839    发布时间:2019-10-11
      扬中四面环江,成洲千年,建置百年。东晋出水,宋元始有人烟,明清时期出现大规模移民。为了寻求生存繁衍的栖居地,也为了躲避兵燹战乱的浩劫,先辈们吃尽千辛,征服万难,登陆这座史称“太平洲”的岛屿,开辟荆榛,传播文明,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扬中移民文化。这一伟大的迁徙壮举,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但就整个中华文
明的发展史而言,恰似沧海一粟,因此知者甚少,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发扬光大。
      扬中如拳大小,系江苏省小的县级市,但却拥有各类姓氏460 多个,这种姓氏聚集的罕见奇观,在全国县级市中绝无仅有。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为了唤醒人们记忆深处的亲缘意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扬中,激发起扬中人创业、创新的激情,扬中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发起了“我从哪里来——扬中百家姓氏探源”活动。广大会员积极响应,不计名利、不辞辛劳,从扬中排名靠前的姓氏入手,广搜民间谱牒,博采文献资料,开展姓氏探源工作。经过一年半的不懈努力,《我从哪里来——扬中百家姓氏探源》终于数易其稿,付梓出版。
      该书是扬中市首部由民间学术机构编纂的姓氏专辑,也是镇江市首部大型姓氏文化典籍,可谓开地域之先风,意义不容小觑。编撰者群策群力,走访查录海内外民间收藏的家乘族谱,依据姓氏的起源、郡望、迁衍、分布、字辈、名流等要素,分析比对,求真存疑,敷衍成章,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专辑将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寓于明白晓畅的白话文体中,让读者在理趣与情韵并蓄的字里行间领略到扬中姓氏文化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当下。在增广见闻、丰厚知识的同时,找回属于扬中人自己的精神归宿。受篇幅限制,该书仅收录30 个姓氏,这些姓氏大多是扬中大姓,不少本地人甚至部分省内外人士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渊源及繁衍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立足于扬中姓氏的形成与发展,罗列了姓氏中杰出人物的事迹介绍。他们是家族的自豪、扬中的骄傲,其智慧、胆识、气度、神采,增添了扬中人内心深处的自信,他们拼搏而精彩的人生轨迹,彰显了扬中“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可以相信,该书出版,不单书中陈述的姓氏群体中人可理清昭穆,密切宗情,乃至所有关注扬中、研究扬中历史和发展的人们也能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
     扬中,是一座不乏精神力量的城市。长期以来,一代代扬中人筑堤安澜、围田治水,崇文重教、团结拼搏,走南闯北、创新立业,造大桥、修大道、建大堤,进百强、奔小康、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昔日资源匮乏、交通闭塞、洪涝频发的江中孤岛,建设成了驰名中外的水上花园和电气名城。普及扬中姓氏文化,宣传根亲文化价值,既是感念无数先辈开疆拓土的功绩,也是光大扬中人文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先辈们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过程中,以家规家训的形式,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内核和生存之道。该书收集的各大家族关于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慈孝、婚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金玉良言,不乏先贤高超的人生智慧,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哲理,堪称现代国人的思想圣经。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研究和传承姓氏文化,就是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我们的后辈从姓氏的发展变迁中得到启迪,从先辈开拓奋进的历程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动力。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推动家乡大发展,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无愧于民族的丰功伟绩!是为序。(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总经理徐俊)
扬中发展促进会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10208812号-2   苏公网安备32118202000781号  技术支持:江苏优度软件